k8凯发集团

k8凯发集团 咨询热线:


中式 >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装修设计 > 中式

燕之初集团:中式养生“轻装”上路

时间:2025-09-17 03:54:52

  营商环境,是滋养市场主体的“土壤”,是驱动经济腾飞的“引擎”。在厦门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,民营企业恰如点点星火,以蓬勃的生命力点亮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版图——它们是吸纳就业的“稳定器”,是科技创新的“先锋队”,更是激活市场活力、丰富经济形态的关键力量,为厦门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的颁布实施,为民营企业的成长送来“及时雨”。这部法律以制度之力破除发展壁垒,以政策之暖筑牢保障根基,让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成为常态,不仅驱散了企业发展中的顾虑,更点燃了创新创造的热情,让无数民营企业家得以心无旁骛闯市场、谋发展。

 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,我们推出本系列新闻报道。我们倾听民营经济从“蹒跚起步”到“稳健奔跑”的成长故事,记录它们在法律护航下突破瓶颈、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——无论是从“无”到“有”的创业初心,从“小”到“大”的转型智慧,还是从“弱”到“强”的跨越勇气,这些故事里不仅藏着厦门民营经济的活力密码,更能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、指明前行的方向。

  东南网9月16日讯(本网记者 文洁 邹玒 李奇 陈淼淼 通讯员 杨心亮 李清洁)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健康科技产业园内,燕之初集团最新投建的10万平方米生产基地正加紧施工。这座集“高效生产、前沿研发、智能物流、文旅融合”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,预计2025年底竣工,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燕窝深加工基地,推动燕窝行业向标准化、智能化迈进。

  走进燕之初位于同安的挑燕车间,工人们正细致地为印尼进口优质燕窝挑毛。经过这道工序后,燕窝还将历经投料、灌装、密封、杀菌等流程,最终贴上合作品牌标签,抵达消费者手中。这一幕日常生产场景的背后,藏着燕之初扭转危局的转型故事。

  2014年,燕之初在同安落地时,怀揣着打造自有燕窝品牌的壮志——创始人最初的初心,是“做一碗能让家人放心吃的好燕窝”。然而,2011年燕窝行业“血燕事件”的余震未消,消费者信任度骤降,市场复苏缓慢,自有品牌之路布满荆棘:渠道拓展受阻、品牌推广遇挫,企业一度陷入严重亏损。

  “原料、产线、研发都没掉链子,可就是摸不透市场方向。”燕之初集团总裁黄荣辉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仍有感慨。转机始于一次偶然的代工委托:彼时燕之初的生产实力已受同行关注,一家热门即食燕窝电商品牌率先抛来橄榄枝。面对经营压力,企业深思后接下订单,凭借过硬品质,该品牌很快返单,燕之初的业内知名度也随之提升。不久后,某微商头部品牌的登门造访,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庞大订单——这不仅是企业“由危转安”的曙光,更让燕之初看清了市场趋势。

  “市场早已不是‘从头到尾通吃’的时代,我们的优势在制造和研发。”黄荣辉说,这次契机让企业明确了方向:聚焦燕窝代加工细分领域,整合供应链、扩大产能、深耕研发。随后,燕之初对产线设备进行大规模升级,创始人亲赴东南亚整合原料资源,并筹备新厂。2017年,燕之初完成第一次搬迁,工厂规模翻倍,正式转型为燕窝代加工企业,不仅渡过“至暗时刻”,更奠定了国内燕窝代工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  在燕之初的燕窝质量研究与检测中心,各种精密设备不停运转——每一批燕窝原料入库前,都要经过金属元素、农药残留等多项指标的“严苛考核”。这座2020年投建的实验室,2022年通过CNAS认可,其出具的检测报告获国际认可,相当于给产品贴上了“全球通行证”。

  技术优势的背后,是持续的研发投入。近年来,燕之初年均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,累计催生80余项专利成果:“燕窝复合酶解”技术将燕窝的吸收率大大提升,打破“滋补品难吸收”的行业痛点。

  此外,燕之初还参与起草多项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,建立全链路溯源系统,用数据和专利证明:传统滋补品的“老味道”,完全能装进“新科技”的容器。

  “技术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底气,科技不仅改变了产品,还改变了整个企业的决策。”黄荣辉坦言,企业在这个科技上的投入,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一些决策,“尤其是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,科技的手段更能彰显产品的价值”。

  燕之初的转型突围,离不开厦门这片“沃土”的支撑。2024年,燕之初所在的同安区新美街道,作为该区预制菜产业主要集聚地,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;在政策扶持下,燕之初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约4亿元建设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,从选址确定到开工仅用不到5个月,创下同安区项目落地新速度。

  目前,这座占地50余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已顺利封顶。项目全部投产后,预计年产值规划约20亿元,带动周边产值超20亿元。“我们正从燕窝代工向更多‘中式养生’系列延伸,未来也将持续做好代工产业。”企业负责人表示,2026年产业园投入使用后,这座集生产、研发、文旅于一体的综合体,将成为燕之初提升产能效率的“加速器”、优化研发体系的“智慧脑”、强化市场竞争力的“动力源”,更将成为同安食品产业的地标性存在。

  从自有品牌的困境到代工模式的新生,燕之初的转型关键,在于读懂了市场:当年轻人把中式养生装进通勤包,当更多品牌需要“有技术的供应链”,燕之初用科技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。

  而这份转型底气,源于厦门对企业技术优势的“培育”——政策扶持、高效服务,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搞研发、扩产能。当新基地未来带动周边产值超20亿元,我们更能看清:民营企业的成长从不是孤军奋战,它是技术与市场的共振,是企业与地方的共生。这种“双向奔赴”,正是民企在中式养生赛道上持续突围的核心密码。

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
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
 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
  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)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

返回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 电话:0898-08980898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  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
找我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7*24小时为您在线服务